两层,并切成两寸大小的六段。
吃饭当然要就菜吃啊,先说说蔬菜。
“冬葵”,汉代主要的蔬菜。《说文》:“葵,葵菜也。”白菜,菠菜,芋头,萝卜,韭菜,黄瓜,葫芦,藕,豆等等,今天有的,除了土豆,红薯,番茄,洋葱,基本都有了。
通西域,传来了大豆和葡萄,大豆随后导致豆腐,豆芽等类似今天的豆制品的出现。
肉类,基本和今天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六畜”,马、牛、羊、猪、狗、鸡。汉朝人没有什么忌讳,鸡蛋,这个时代也有了,不过,乳制品,汉朝人就很少吃了。鱼类,贝类也是汉朝人当然也爱吃了。在商代的时候,鱼是普通人也可以经常吃的,而在战国以后,鱼和肉是身份的象征(参考孟尝君的故事)。
和今天的人很类似的是,汉朝的贵族们,后来把肉认为是腐朽身体的东西,提倡健康饮食,吃菜,而穷人们,则把非常渴望吃肉,但是肉又比较贵,所以也流行下水(动物内脏)。
在汉武帝盐铁专营以后,在汉朝吃盐就比较贵了,口味淡的人,如果在汉代的话,和今天的感觉也差不多的。
汉代殷实人家好像做“脯”比较盛行,什么都晒,什么都腌。各种野禽脯(那时野味真多啊,环保世界),肉脯,走兽类,鱼类等,想想哈喇子就止不住
也难怪,没冰箱哦。
汉时(忘了皇帝是谁)曾兴过“周八珍”,诸位尝过没?
--最早宫廷宴--周代八珍
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母羔;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网油:网油包烤猪肝。
《楚辞.招魂》中有一品可代表当时的名菜,郭沫若曾将其译成现代文:
家族相追随,饮食真讲究。大米、小米、新麦、黄粱般般有。酸、甜、苦、辣,样样都可口。肥牛筋的清炖喷喷香是吴国的司厨做的酸辣汤。红烧甲鱼,叉烧羊羔拌甜酱。煮逃陟,烩水鸭,加点酸浆。卤鸡、焖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