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籍所说的一样,姜军更多的就像是那个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接受变化,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的家伙。
所以说,让他从平头百姓转变成掌权者,这个跨度太大,暂时还是适应不了的。
这一点很正常,就像有的大学生,出去几年都找不到工作的,不也是适应不了外面社会的生活吗?因为学校和社会的跨度太大了,一时转变不过来罢了。
回到正题,姜军这话一说,却又在很大程度上让王肃意动。
姜军虽然不知道王肃在政治上的抱负,但是姜军却是知道,王朗这家伙作为一方太守,要是没有治理一方的能力那就奇怪了。所以,姜军这个提议其实早就想好了,只是先前设想只不过是收服了王朗之后让他帮自己处理那些麻烦的事情。
要存活下去,实力、势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政治型人才姜军在看到鲁肃之后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当然,管理土匪的那种政治型人才就算了。[www.zslxsw.com]
王朗在三国这种能人辈出的时代能够管制一方,姜军觉得这种手腕已经足够了。只不过稳定后方应该没问题,属于曹参类型的人物。
但是,在王肃听来,就觉得姜军的确是要给自己展示能力的舞台,就连中间的条件都已经提出来了。关于君民之辩,可以说是千古以来最大的话题。
孔孟时期,气势儒家的发展更多是的开启民智,阐扬仁义道德。正是如此,所以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秦始皇的嫉恨。
但是到了后期的董仲舒时期,就成为了掌权者的愚弄百姓的工具,什么君权天授之类的玩意,可以说是已经偏离了最初的旨意了。
姜军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倾向于民为国的说法,天子不是上天之子而是天下百姓之子。可以说,在姜军眼里,天子更多的应该是像那些勤勤恳恳的人民公仆一样。注意,是那些是像那些勤勤恳恳的人民公仆一样,贪官污吏之类的可以无视。
而在王肃看来,君为轻可能夸张了点,但是以民为本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说,此时此刻,王肃已经被劝服了八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