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种媒体也有过不少报道,说是老年人进了养老院周遭遇到的各种虐待和歧视等等,对老人的心理生理都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社区养老,算是两者的结合。晚上回家就是家庭养老模式,白天有类似托儿所的“托老所”,将一部分老人组织起来,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什么的,让老人又可以收益说话的人,可以一起活动的空间,累了还可以一起休息,算是机构养老的范畴。
以上这三种,算是最传统的养老方式了。
其实你要说养老,在我国,那可是有着相当传统相当悠久的历史了。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所谓“养老”就已经出现,夏商两代继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更新最快,最好的醉书楼1小说阅读网www.zslxsw.//com
《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这说明西周规定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在政策上,不仅中央要负责养老,地方也要负责养老。凡年满五十的则养于乡遂之学,年满六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小学,年满七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大学。这种养老制度,自天子以达诸侯,都是相同的。不过一国的长老,由诸侯致养,若是天下的长老,则由天子致养。西周养老不仅鉴于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出于宗法的等级社会的需要按长幼之序,定尊卑之礼。
正如《王制》所说“养耆老以致孝。”《礼记·乡饮酒义》也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这就是西周重视养老制度的根本原因。
国人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关家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很多,甚至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成了传家法宝,像严氏和曾氏就是比较著名的。但对老人的赡养似乎逊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机制,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特别是今天的华夏,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过亿半,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问题。纵观古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