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没有按照新军卫所设想的那样,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决战意图。反而是围而不打。今天下午更是数次放弃战机。表现的非常谨慎。并不直接用骑兵冲击新军卫的枪阵。
其次,施展各种手段来疲敝新军卫。以求在最终的进攻中损失达到最小。
一共用了三种。第一,心理施压。第二,投石机、骑兵的袭扰。第三,驱赶百姓前来。
其实,驱赶百姓来攻城,或者冲击军阵,这种事从古自今都未断绝。大概要等到火炮出来之后,这种事才会消失。因为,火炮的射程可以达到两三里,这个射程足以让被驱赶来百姓受到保护。
而这种战术成功与否,完全看敌我双方主将的决断。
当年瓦刺太师也先把明英宗押到北京城下,屁用都没有,更别说叫开边城等等操作。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现在张昭面临着这个选择:收,还是不收。
从他个人的角度而言,他是不想收的!战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慈不掌兵!新军卫的宗旨确实是:保家卫国。但具体到这场战斗中,他,作为新军卫的指挥使,要为麾下三千儿郎的性命负责!
这个时候心软,等几个小时后或者明天,新军卫全军覆没,包括他自己要被杀死的时,他靠后悔有用吗?他找谁说理去?
所以,必须要有所权衡、取舍。
但是,新军卫现在不像在城池中,他们是在营寨中。这不是说“不收”就能“不收”的。近三千百姓拥堵在营寨门前,而且鞑靼骑兵并没有发起冲锋,新军卫能在此种情况下对百姓开枪吗?
以他给新军卫的士兵、将校树立起来的三观,这种命令根本就不能下。
而营寨再过一会,只怕就被推到。
更关键的是,要看到他此时作出选择更深层次的影响。
现在收留被虏来的百姓,和不收留,会直接影响到新军卫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不收留,新军卫还有一些时间,大致会是六到八天时间,来和鞑靼大军周旋。转机或许会出现在某个时间节点中。别老看到新军卫有的后勤压力,鞑靼大军没有?
要知道,花马池往西至灵州,往西南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