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放人了。”
“还得问官家要官,册封张用、杨钦、杨幺等人为各处工赈监的少丞,督办此事。”
“这篇札子的要点还是官家的想法为主,就是以工代赈,不过是先赈再工。确保赈灾,能把粮食,真的赈到了灾民的手中,而不是赈到官员手中。”
“赈济由工赈监赈济,而不是由百官赈济。”
“各司其职,而非由官员代赈。”
李纲打开了札子,细细研读了一番,才确定这浪子宰相不仅仅是个浪子,而且是个很有才学的浪子。
李纲俯首说道:“谢士美教诲。”
“哪里是我的功劳,如果不是官家的工赈监,我能想到什么?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李邦彦可不敢当。
他这些套路招式,其实都是官家在关中和河东路用烂了的招数。
为什么孙博和何栗还留在关中和河东路不回来,就是他们负责的工赈监,联合各村寨的农会在进行赈济。
金祸也是,四处劫掠的金人造成的破坏,要比荆湖北路闹得更加严重的多。
河东路和关中都能把事情办得停当,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各工赈监的少丞们,深入到村寨去振济。
李纲为何不知道这些?
因为李纲不知道河东路和关中现在的局面,他并没有亲眼看到过。
李邦彦做的事,就是他说的那样。拾人牙慧而已,捡到了官家、孙博、何栗在关中和河东路的赈济经验而已。
他只是做个总结,并不敢居功。
李纲想了半天,忽然说道:“这还得问官家要工赈监要三个五品的少丞,安排数十名少监,不知道官家会不会同意。”
“要不某建议让官家把孙博或者何栗召回京,负责此事?”
他越想越觉得合适,孙博和何栗在关中和河东路干的不错,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万一事情办砸了,岂不是要糟?
李邦彦看着李纲,双手在空中胡乱的挥动了两下,最后叹了口气,李纲这个宰相,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头一号啊!
有不懂圣意,听不懂皇帝的话,看不懂皇帝安排的人,能当上宰相吗?
李纲当上了!还干的不错!而且官家似乎没有换相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