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李清照的才学,然后才是结为同盟的小心思。
但是显然纳妃这件事,只有赵桓点头才能成功。
赵明诚不是良配,自己同样不是。
他赵桓是皇帝啊,必要的时候,是需要作出一些牺牲和决定,卷入宫廷这个大漩涡来说,对于李清照来说,并不是个好事。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若是归天,大宋必然会迎来一场倒卷,到时候李清照在那种波浪中,还能挺得住吗?
而且自己现在仅有的子嗣是赵谌,已经十岁了。他在开封府尹的位子上坐着,却没有太子的尊贵。
传位之事也是一团糊涂。
真的纳妃,李清照岂不是刚离虎口,又进了狼穴?
那让她和赵明诚离婚,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的纳妃,那李清照要是进了宫,朱凤英也得进宫,否则闹出什么乱子来,也是皇室蒙羞的事。
赵桓也没有信心和精力,来面对庞大的后宫嫔妃。
“等两年吧。”赵桓想了很久,自言自语的说道。
和推行大宋官制一样,现在还有个金国悬而未决,不彻底搞垮金人之前,大宋没有喘息之机。
赵桓也没有片刻的安宁。
始终像是现在脑门上的一把剑一样,让赵桓时时警惕。
赵桓站起身来,嘱咐赵英去带着张棠华的那个幼弟,张棠成。
还有李仁孝,不对,那个四岁的孩子,现在已经改名叫了赵仁孝。
再加上一个赵清露。
这样大宋幼儿园就从原来的原来的赵谌、岳云、赵臣夫、宇文重,多了两个人赵仁孝和张棠成。
之所以带上赵清露,纯粹是为了让她有个地方玩而已。等到赵清露和陆游再大点,再一起弄到大学堂做太子伴读。
赵桓乐呵呵的带着三个孩子向着大学堂走去,他不知道自己安排的那个陆游,现在正在接受着命运的安排。
陆游肯定是写不出那首《示儿》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师…不提也罢。
但是另外一首《钗头凤·红酥手》的历史进程,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郑州通判唐闳,带着他的夫人和襁褓里的姑娘,来到了汴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