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并不是要绝对的财富人人平均,这条路苏盟曾趟过,给了华国很好的警示。
华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和苏盟不一样之处,在于对生活消费资料采取多劳多得,贡献大的多得,因为人毕竟不是毫无七情六欲的机器,毕竟哪怕是机器也是需要润滑油来促进工作“积极性”的,奉献磨损多的零件就得多加些润滑油,也没神马不公道。
但是,对于能主宰别人饭碗,能支配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就绝不能在产权上私有化,而是必须由集体所有!
可以而且应当选拔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社会集体必须保持一旦需要就撤换经理的权力,告诉他“你平常每顿饭吃多少,咱们不管;但这产业归集体所有,而不是你个人可以往自个家搬的,想搬出村去寻租放贷那就要撤换你并追究你的责任!”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公平,而且是为了效率,长远的效率!公平和效率这对“矛盾”,其实是可以达成辩证统一的!因为只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工业化,才能尽量避免因“个人逐利最大化”而难以避免最终演变成的“本土工业空心化”。
但是这只能保证相对的效率,也就是比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效率上会强一点,毕竟这个社会还是要对比的,我不比你差就行,但是也不可能比你强很多。
华国几千年没有断代的文明史,自秦以后,基本都是中央集权,封建社会的盐铁专营,也有着这种传统。
有人曾言对于资本家来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当初苏盟建国之初,进行了“新经济政策”改革,引进资本壮大本国的工业实力时,曾有言“给资本家一点好处,帮我们站稳脚跟,这些资本家是如此贪婪,会卖给我们一切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甚至会抢着出售绞死他们自己的最后一根绞索。“
而到了二战结束后,时人又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