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1章 奈我何?(第2节)

不一样,颖州明明有足够稳定米价的粮食,却被人生生藏起来了。甚至这些人根本就不准备将粮食变成钱,就是毁掉,也要造成颖州粮食短缺的状况。”

苏轼懊恼道:“这些我也看出来了,一个义仓的所有粮食都了,这恐怕根本就不是这几年的粮食。颖州的义仓多为稻米,存放四五年没有问题。已经成那样,至少是六七年的粮食。三个粮仓也凑不齐这么多的粮食。显然是被人掉包了。”

苏轼嚷嚷杀人,也不过是给自己提振信心,杀人喊的震天响,可真要杀人,他也会犹豫。唯独他考虑需要禁军维持地方,才是制止可能出现危机的补救办法。大宋的禁军遍布全境,并非只有京城才有。苏轼只要上报朝廷,颖州有出现民变的可能,就能要来禁军,难度不算太大。

查这些人的罪证,就不得不从元丰八年开始查起,可问题是元丰八年距离现在已经快要七八年了,将近小十年,当时的卷宗都可能找不到,更不要说证人和证据了。

即便能够查案,但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不敢想象的困境。

关键是时间,时间不等人。

陈年积案,没有三五个月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这还是所有亲历者都在颖州地面的,容易随时随地传唤的时候。要是有人离开了,就要异地询问,光公文在路上走,就耗费不知几何。

不得已,苏轼将目光放在了另外两个完好的义仓上,这两仓粮食,说什么也不能出问题。好书记得一定要分享哟,快去分享醉书楼小说网www.zslxsw.//com吧

可苏轼犯难了,仓监不能信,可他手上也每人可用。这么大的一个粮仓,管理加上看押,至少要上百人。

可苏轼放眼望去。

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五个。

他能够调动的人手,或者说他能够信任的人手也只有五个人,在他眼里,能够担任大事的就三个成年人。他,高俅,还有儿子苏过。至于李逵和李云,都是半大孩子,稳重不稳重就不说了,他们甚至连和罪犯缠斗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周元信中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