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81章 要发达的太史局(第6节)

倒是在旁的苏颂对李逵的表现若有所思,似乎很满意,更又像是给政敌使绊子的得意。

原以为李逵在商场顺风顺水,甚至还弄出了雪花盐这等吸金巨兽。但太史局都是些固执的技术人才,性格没有文官圆滑,底蕴没有武将深厚。李逵一个读书人,恐怕要在这地方走麦城。没想到,李逵仅仅是提出个建议和设想,就困扰了太史局多年的技术难题给破解了。

李逵用一个小技术,就改变了太史局对李逵这位直秘的看法。原先,就连韩公廉都认为李逵是外行领导内行,属于太史局上头派来捞功劳的新贵。

当然李逵的这个新贵是打引号的,他似乎是被引导者一步步和太史局绑在了一起。虽说,建造钟楼是他提议的,但一个直秘而已的小官,还能改变皇城的布局不成?

要没有大佬们的推动,李逵根本就不可能如愿。

而推动的原因也很简单,李逵能文能武,文就不说了,苏轼教导出来的人,差也差不到哪儿去。殿试探花虽有侥幸的成分,但他圣眷正隆,皇帝的心思不能不考虑。

关键是,怎么安排李逵的官职,才是大佬们最为纠结的问题。李逵很有想法,他要是做亲民官,很容易做出政绩。而且善于商业,一旦让李逵出名,就是另一个王安石。这样的后果,就连章惇都会担心。更何况,李清臣等人对李逵也很不放心。

因为李逵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烙印,帝党。

他不属于变法派,也不属于保守派。李逵完全是皇帝提拔起来的新人,红人。

一旦李逵做出了政绩,皇帝会迫不及待的提拔李逵。

给四京的通判,这合乎规矩,但却很容易让李逵在几年内就窜上来,成为朝堂高官。李逵打仗的水平不知道,但他武功高强,很容易获得将门的好感。安排去边塞,也让人担心他趁机捞取功劳。而太史局这个破落户,论体量,微末的前程而已,只要能让李逵在太史局折腾三年,也不至于让他因为军政功劳大,而快速提拔起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