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23章 绍圣第一人(第2节)

能以皇帝的亲舅舅自居了,国舅的身份也岌岌可危。可这关李逵什么事,他到哪里说理都不怕,这可是圣主的旨意。于情于理,向太后只能吞下这苦果。

要不是向家人实在太贪,逼着皇帝给这给哪,甚至连王爵都封赐了,还不满足,也不会有这么一出。

遗诏的事,李逵能说,但是向太后不能说。圣主裁定,再说了还是向太后的婆婆的意思,她这个儿媳妇也不敢吱声。

李逵将遗诏拿出来说事,立刻引起了对方的极大不满和撇清:“遗诏那是圣主的意思,太后高兴还来不及呢?李逵,管好你这张破嘴,别到处胡说八道。”

“既然如此,为何贬谪我?”

“你搅和了太后的寿宴,把太后气病了,难道不该贬谪你,还得你个升官不成?”

对方一看就是太后身边的宦官,处处维护太后。当然,向太后也只能用李逵搅和了向太后的寿宴,把老人家气病了来说事。用孝道逼着皇帝做出选择,要是换个品行端正,才华横溢的读书种子,章惇这位首相肯定要争一争的,也不会把眼睁睁的看着李逵贬谪到县尉的官职上去。

即便是个团练使……也比县尉有牌面。

毕竟团练使,即便是副的,也是八品官。

比县尉强一点。

关键是团练副使虽说是散官,但不做事,李逵乐个逍遥有什么不好?

就像是苏轼当年在黄州的时候,倒霉是倒霉,官俸也底了些,但问题是,他只要在黄州地面上不出去,就算是为朝廷效力。毕竟,团练副使不管事,白拿一份俸禄。苏轼在做团练使的时候,去了庐山,游了赤壁……就是囊中羞涩,穷了点而已。

可县尉就不一样了,上头还有县丞和县令管着,李逵这样的性格,从京官发配去了边塞,要是弄个正职也就算了,还是三把手。李逵说什么也不接旨。

“李逵,尔敢抗旨不遵?”

李逵干脆坐在牢房里,对来宣旨的宦官道:“不接又如何?反正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