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章 机瞄和15倍镜其实没有区别(第2节)

见的,只有它位于其母恒星的特定位置、或者其他特殊光学观测环境时,才能被看见。这就要求观察者有运气,刚好在其可被看见的时间点、看向这个方向。

但即使是这样,发现一颗星星,也出不了多少名,最多是给天文系助教混职称加点分、或者研究生混个毕业课题而已。

你想全球那么多天文学家一年要发现多少新的星星呢,你知道那些发现者的名字么?一个都报不出来吧,也很少能上大众媒体。”

李双叶顺着哥哥的思路想了想,似乎真是这么回事儿。

有些事情,说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触达的公众范围太狭窄,只是圈内人的谈资而已。

比如两个教授见面,可能会聊起我最近有了什么牛逼成果,懂行的人也会吹捧你两句,但社会人眼里,你们就是个“砖家教授”。

越到现代,其实反迷信的工作越艰巨,因为前沿科学离普通人的理解范围越来越远了。

科学家想成为大众名人,也越来越难了。要么你是牛顿爱因斯坦,要么你跟霍金那样有话题度。

否则你就算是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你随便街上抓个人,问问看他报得出几个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诺物奖得主名字?

估计也就杨振宁那几个吧。

双叶忽然觉得,热爱科学的人真是苦啊。

但她还是鼓起信心:“可你既然想到了这一层,还坚持选题那个啥微波背景辐射,岂不是说那个课题足够有公众舆论噱头、如果发表出去,能帮你一下子刷到点知名度?那个东西,跟看星星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我要观测的那个东西,性质上来说,跟看星星是一个道理,但噱头大得多,而且可以蹭热点。

看星星,说白了就是看宇宙当中亮的点、辐射强的点。而看微波背景辐射,其实是看宇宙当中最暗的点,那个完全没有被其他星星干扰的地方。

宇宙大爆炸理论你知道吧?那是一个20年前就提出的猜想假设,说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在12年前,大洋国就有几个科学家,无意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玩意儿可以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