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
“因为一个幸福圆满的家庭的要胜过两个破碎家庭的痛苦!”
丁诚恍然大悟,这就是文化冲突。华夏媒体善于描写英雄不顾自己的安慰,不首先救自己的家庭,而是先去救其他的人,将这种行为当成深明大义的表现。
说白了就是传统集体主义的习性使然,在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集团中,某个人牺牲自己,保全家族的利益,就像抱团穿越火灾蚁群一样,尽管个体牺牲了,但集体还是能够保留下来,而且存留下来的集体也会给与牺牲者以补偿,让其享受到相应的哀荣。
在传统社会之中,个体的牺牲,让集团获得获得最大收益,这种做法对维系集体的生产与繁衍,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发展到现代社会,以血缘关系的集体作用越来越小,家族对于个体家庭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紧密,这种情况下,再过分强调集体的作用,意义已不大。
个体的牺牲,相关亲属得到从集体之中得到补偿也越来越少,个体牺牲的价值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而个体自身的价值对于小家庭来说,则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家庭因为现代化时间较早,早早改变他们的社会评价体系。
更强调个体的作用,个人主义之上成为显学。实际上也应当如此,在灾难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而灾后的重建,需要动用的资源更多,灾后受创的心理恢复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
一个相对圆满的家庭,在精神创伤层面上的恢复,要远远好过于两个破碎的家庭。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救自己的家庭,却没有去救,而且选择去救其他的人?
可以预见灾后重建过程中,他将会面家庭成员死亡的悲痛,还有自己能救却没有去救的自责,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而且他救助的人,也很难保证在灾难中幸存所有家庭成员,那么这个被救者也会怀有自己苟且活了下来而其他亲人却离去的事实,进而悲痛不已。
重视救助身处灾难之中的人,而忽视灾后的心理创伤,这种带有二次伤害性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