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九章 独一无二的《永乐大典》(第4节)

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巨著,却惨遭浩劫,最后两万余卷仅存八百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没错,这便是永乐年间编纂,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的巨著《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等,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若论篇幅和全面,经过大删特删的《四库全书》,完全不能和《永乐大典》相比。

但就是这样一本宏篇巨著,却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时,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永乐大典》从编纂成功后,原稿一直存放在南京文渊阁,后毁于大火。朱棣迁都北京后,正本一直放在明朝皇宫中的文楼(今北京故宫午门的东角楼)。

这是一部珍贵的史书,明朝皇帝都非常重视,嘉靖皇帝就非常喜爱。三大殿遭火烧毁时,幸得抢救及时,正本遂得不毁。

但嘉靖皇帝开始担心,为了保险起见,“复制”一部《永乐大典》的工作正式开始,直到嘉靖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才抄录完成。

可副本有了,正本却失踪了。后世经过研究,猜测是自私的嘉靖皇帝把正本陪葬,自己偷着看去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永乐大典》还是一套,尽管是副本,可称为孤本也不为过。除非朱由校去把永陵刨了,把正本再抢出来。

刨坟掘墓是绝对不可能的,朱由校再怎么是穿越者,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还真不敢这么干。

太不保险了,太容易遗佚了。

朱由校一想到收藏在皇史宬的《永乐大典》是独一无二的,就忍不住担心。火灾啥的难防,有人偷也不好办哪!

嗯,窃书不能算偷,是读书人的事情。可朱由校不干哪,把独一无二的孤本据为己有,吊起来打都不解恨。

“万岁。”礼部尚书老董听了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