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本人拥有朴素唯物主义战略观,对于整个国家的军事主张:持盈者与天,定倾考与人,节事考与地,其实这是一种朴靠的唯物主义战争观,即“持盈者与天”,指出了万世万物郁有其自然的规律,就像日月更替,月圆月缺一样,他捷醒勾践要按照规律办事,遵守天地间自然的法则,这样才能达到战争的目的。在勾践卧薪尝胆时,其对吴国发动了“粮食战”,强则戎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于实践和战争指挥中,范蠡所运用的谋略十分灵活多变,他主张“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在战场上,如果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就必须坚定不动摇,并要行动迅速,速战速决,如果要后发制人,则要谨慎周密;当敌人靠近的时候,可以主动示弱,引诱敌人,而后出奇制胜,当敌人距离较远时,则要以强大的气势来震慑敌人。
范蠡说过,“审备则可战,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经过周密的准备,准备周密,谨慎防守,这样才能应对未知的挑战,准备充分才会在面对危险国难时有备无患,这表明他充分认识到了战争准备的重要性,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他提出了富国强民的国防战备观“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行,则万物之情可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