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卷 乾清学府 第68章 拳与身合(第2节)

而在近身战中,【踏月追星】的作用就不是很明显,缺乏灵巧变化,就只能用来增加走位速度而已,更是与手上的【靠山拳法】没有配合,身法与拳法完全脱节,不能和谐运作。

实际上,在高明的武学当中,都是把全身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手上的动作,还是脚下的移动,都能够非常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而齐安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创出的【靠山拳法】仅注重上半身的发劲使力,下半身没有配合进来,导致两者脱节,各为其政,互为阻碍,不像是厉长生的【鬼刀】,身即是刀,刀亦是身,刀以身御,身随刀动,两者从根本上就结合成一个整体,无分彼此。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拳法上,拳法即是身法,身法亦是拳法,两者互相涵盖,互相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靠山拳法】想要继续完善,就必须把身法和步法结合进来,上盘下盘有效配合,拳出身随,身动拳至,如此才算是真正的【靠山拳法】。

想通此点,齐安犹如推开了一扇全新的武学大门,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出拳靠上盘,移动靠下盘,而是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出拳的同时在移动,移动的同时在出拳,拳法带动身法,身法反过来也带动拳法,真正做到了拳出身随,身动拳至,拳与身合,身与拳通。

这样一来,原本只是刚猛暴烈的【靠山拳法】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刚柔并济,浑然天成,威猛中不乏灵巧,灵动中蕴含刚劲。

于是乎,齐安不再是立于一处,稳扎稳打,而是像厉长生一样,脚下随时移动着,身形也在不停地变幻,在走位中出拳,在拳出时跟进,拳法身法,渐渐融为一体,无分彼此。

拳与身合之后,出拳力量也大为提升。

以往齐安出拳时是以腰部发力,随后带动肩、肘、腕,最终将劲力集中在拳头上打出去,但是将身法融合进来后,齐安便从脚下发力,沿踝、膝、胯依次上行,再到腰,而后传递至肩、肘、腕,最后再到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