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73章 快乐航程(第3节)

郑和的“大福号”宝船排水量为“五千料”,换算过来就是2500吨。

我国有句俗语: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在大海上吃啥很重要,因为无法自己生产,所以只能靠船上的储备维持需要。

但在吃这件事上,华夏人绝对是世界上最具天赋的。

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够在吃上比中国的花样更多、种类更多。

一本《东京梦华录》就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各种美食,到了明代,中国的食谱就更加丰富。

所以郑和带上船的食物,是相当丰盛的。

比如猪肉、羊肉、鸡肉等肉制品,茄子、葫芦、冬瓜、黄瓜等蔬菜。

此外到了热带地区还有榴莲、芒果这样的热带水果,很少出现坏血病。

反观欧洲的水手,吃的却是被橡皮虫啃过的面包。

这种面包并非今天常见的、松松软软的面包,而是那种硬到能嗝掉牙齿的面包。

直到18世纪,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还有士兵因为吃的太差而发动兵变。

除了吃得好,两边船员的身份也截然不同。郑和船队上的,都是大明帝国的官兵,属于政府的编制单位。

有这样一个身份,他们会自觉地忠于皇帝、服从于郑和。

而欧洲船队上的水手,有街头地痞流氓、有没落的贵族、负债的贫民、越狱的罪犯等等。

毕竟对他们而言,出海就是一次投机行为,能活着到达新世界血赚、死了也不亏。

所以在船员的素质上,欧洲水手远远落后于大明官兵。

在分工上,郑和船队有着明确的分工。

所谓“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中国南海及其周边海域时,郑和用有经验的中国人来掌舵。

进入了印度洋之后,郑和则用更加熟悉海况的阿拉伯人来掌舵。

而欧洲船队,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