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亲王当即对他大加赞许,破例让其以“布衣之身”加入平叛大军。
在事后战事的发展中证明康亲王果然没有看错人。
戴梓为平叛大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火器维护、修理、改良以及制造。
使得清军在火力打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战后由于戴梓的出色表现,自然那是大功一件!康亲王又再一次破例带着他,觐见麻子。
由于他饱读诗书,工于诗文,再加上在火器制造上所表现的“超出常人”的天赋。
当下赢得这位麻子皇帝的青眛,被授予翰林院侍讲,成为清帝国重要的的储备人。
戴梓担任翰林院侍讲后,其火器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先是荷兰使者向麻子皇帝进贡该国新型火枪,以示向大清炫耀该国的强大武力!
为此,麻子命令戴梓迅速仿制该国火枪,回赠给使者,以灭其威风。
当下戴梓不辱使命,仅在短短几天之内,便仿制成功十支荷兰“蟠肠鸟铳”,回赠给荷兰使者。
此举不仅是捍卫了大清帝国的尊严,同时戴梓精湛的武器设计才能,也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誉。
至此之后,年轻的麻子皇帝在火器设计制造方面,更加倚重戴梓。
不久满清为了应付西北战事,需要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来装备清军。
这时戴梓依然领命,不到十天时间里,新型火器“子母炮”设计成功了。
该炮威力明显优于当时清军所有装备的火器,而且重量只有300斤左右,在17世纪的火器制造界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时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火器制造时总会有这种“顽疾”。
一种火器如果追求射程远威力大,必然会造成体积重量巨大,一两千斤都是“小意思”。
这必然限制了其机动性和运输困难等弊端,如果追求机动性高,以便于运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