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也意味着相应的后勤配套得跟上。
毕竟人是要有吃喝拉撒各种需求的,就算现在条件艰苦一点,各种需求可以相对简化,这几千亩的农场生态大棚,也是同样需要几千人才能维护得过来的。
再加上周围还有工人在清除积雪,不断建设新的大棚,这里之后投入的人力照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多。
在灾难之前,有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耕种50-100亩地,现在六个人才二十亩地,就算因为生态大棚是立体种植,产量大大提高,这样也依旧显得人力投入太密集了。
所以在陈新和这名科研人员看来,是无论如何都要考虑降低维护生态大棚的人数的。
生态大棚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来维护,就是因为它里面种植的作物太多,需要每天都做很多的事情才能保证所有作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因为要保持生态体系的共生关系,作物的成熟周期是被特意分开的,这样一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将成熟的蔬菜水果进行采收,也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科研中心那边的生态大棚因为是试验用的,采用的是陈新提供的全自动机械,大大减轻了人力的投入。
使得一个一百亩的生态大棚,只需要三到五个人就能够完成全部的日常维护工作,就连采收也不需要额外增加人力投入。
只是相对应的,是飙升的建设成本。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陈新觉得还是应当适当的增加生态大棚的机械化程度,既要避免全自动机械化的高成本,也要避免全人力维护的过多人力投入。
适当的提高机械化的程度,让一个人可以负责更多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劳作的效率。
毕竟人力劳动,存在一个熟练度的问题,生态大棚一亩地种很多种作物,维护的工人不仅需要了解作物习性还要知道每一种作物的采收时间和方式,这同样也对工人的专业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