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没有海军情况下的海盗风险、考虑西洋人直接突袭长江口截断漕米直接南北分裂的可能。反倒是运输的安全性,是最低的优先级考虑。
盐也一样。
运输不是问题,运河就算没了,运输也不是问题。
问题是在现有政策下,与运输配套的缉私、检查机构,才是大问题。
大顺朝廷里都是些顶尖人才,科举那可真是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能考科举当状元的,你让他们自小学算数几何物理化学,也基本都是一把好手。
主要是学的那些玩意儿不行。
但真正为官的时候,学的那些玩意儿基本用不上,还是要靠实践积累。他们是聪明人,自然想过许多种改革措施,尤其是盐政的改革。
但之前都不能用,不敢用。
因为朝廷的首要选择,是稳定。
比如大顺的废漕改海,刘钰当初打定的主意,就是等着黄河决口,淤死运河,不得不走海路。只不过皇帝看到大顺下南洋之后,看到海军已经有保证之后,主动尝试了改革而已。
这属于意外的果决,在刘钰计划之外的意外之喜,本以为要等黄河决口呢。
现如今,盐暂时还没出大问题。
皇帝却在看刘钰的英夷茶税论,眼睛不断往地图上海州、扬州的方向瞟……
似乎,有那么点“一个羊是赶、俩羊也是放”的意思,反正废漕改海之后也要改动,不如一块都改了得了。
但究其本质,却不是这个原因。
盐税。
对前朝大明、大顺的重要性,排在首位的,不只是盐税本身。
而是作为一种“紧急财政”,这才是盐问题这么重要的根本因素。
大明和大顺不能搞国债的原因,刘钰已经和皇帝说过无数次了,皇帝当然也羡慕英国的国债制度,但听了刘钰讲明白简单的利息问题后,就知道纯粹扯淡,只能羡慕。
大顺的税收延续明制,穷的叮当响,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