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了。之后不是贼配军,就是丘八,这一次只是偶然现象,可不是理所当然的常态和传统。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能持续多久,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大顺为了防止印度藩镇化、为了防止印度总督自立,是必然不会选择让将领在印度自行招兵的。
大顺想要统治印度,只能在本土招兵,就算一切都完美进行,也需要每年两万人左右的新老交替。
而这两万人的新老交替,是按照古籍里“一夫五口”定的上船名额。
算起来,每年印度方向的退役士兵安置,就需要考虑每年10万人的规模。老婆孩子、父母爹娘,也是人。
10万人,农具、种子、交通工具、六个月的食物补给……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出不出得起,是一回事。
是否愿意出这笔钱,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刘钰这些年对太子的观察,只能说,他这也算对症下药了。
现在倒是没啥事,既能让统治者安心免去后顾之忧,又没让统治者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钱。
毕竟,这笔钱得朝廷出。
朝廷又不会变魔术,是变不出钱来的。
钱只能是从税收中出,而问谁收税?将来收多少税?这里面固然是一门学问,实际上也往往是一根导火索。
现在大顺对外征服扩张和贸易的高效运转,靠的是一个敏锐的掌舵人和严苛的人治,以及大量的在时代浪潮、阶级跃升机会下的理性的利己主义者。
一旦换了些核心的东西、或者跃升通道被闭合,烂起来,是很快的。
可以预见,将来的某一天,会有大臣向新皇帝提出一些“忠言”的:比如退役士兵的安置纯粹浪费钱财、比如之前兴国公的政策耗费国家钱粮、比如此真冗兵之政、比如给当兵的发的军饷太多了等等。
到时候,说不定就真有人琢磨着,不如把这些退役士兵,都卖成契约奴得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