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终章 九三年(卅四)(第2节)

呼皇帝圣明,王道复古,此真三代之治也。”

“这是天下一统?还是割据沿海,不过如殷商以兵戈以金铜以商贸而控天下?”

这也算是大顺的特色问题了。

自明晚期开始,儒林中很是兴起了一股子“复古的郡县制下再封建”的思潮。明末的几位大思想家自不必提了,便是颜元李塨等均田的激进派,在其书中的构想,虽然不提再封建,但对于地方分权的想法也相当热衷。

比如说,围绕着复古学校制,以学校作为州县的政治中心,废除科举制解决生员问题,再由贤良推选真君子、真儒而议政。学校既是教育场所、也承担一个地方州县的议会的作用。

当然,这种想法,过去也就说说,朝廷压根不会听。

明亡顺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顺都在压制地方绅权。因为这种东西,听起来挺好,可实际上到底是倒退还是进步,这就很难说。科举制虽然有诸多问题,但就之前而言,怎么也比地方上举荐贤才复变种察举制要强。…

然而,伴随着刘玉的改革,大顺这边的财政收入比例和之前截然不同。

关税、商税、出口税、殖民地掠夺等等,这些收入暴增。

而亩税……

仅就朝廷国库而言,之前确实亩税收的也不算多,地方上要办什么事朝廷其实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地方上自己搞摊派、加派、助捐之类的手段。

毕竟说,这么大的国家,一年收两千万两白银的税,这实际上就是明瞪眼的事——君子远庖厨,默许地方自己弄钱。名义上正税确实不多,但正税之外的杂役、运输、劳役、摊派、火耗之类的东西,才是真正把人避疯的压榨。

现在嘛,大顺这边在先发地区弄钱,比抠搜那点亩税要容易的多。

而收土地税,意味着要解决地主和农民的事、要和地方乡绅打交道,实际上收起来非常的难,关键还收不了多少。

于是一些朝中的大臣建议道,说是现在有商税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