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八十五章 难楠才的郁闷(第3节)

人或许会说,怎么难楠才之前就不知道对比一下?个中缘由还是因为他相信爷爷给出的结论,根本不会相信东西是赝,那自然也不会去比对。

虽然信心有些动摇,但难楠才对刚才楚琛所言,还是很不认同,他说道:

“楚先生,您刚才说,这样的器胎,釉色应该是粉青色,但我没记错的话,南宋的龙泉窑的釉色才有粉青色吧?”

楚琛微微一笑道:“您应该也知道,元代的龙泉窑是从宋代发展而来的,因此,元初的时候,龙泉窑烧制的精美陈设类器物,薄胎厚釉,胎质精白细腻,多层施釉,釉色则以粉青为主……”

而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大件器物的出现,烧造技艺有了相应的演变。在胎釉工艺上,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成厚釉,运用器胚在釉料中浸泡的时间长短来控制釉层厚薄。

一次性施成厚釉既节省人力,降低成本,也节省了时间,缩短了烧成周期。由于薄胎厚釉成率低,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器胎逐渐加厚,出现了厚胎厚釉。

为进一步提高成率,以及器物装饰的需要,釉层逐渐减薄,出现了厚胎薄釉。元代龙泉窑这个从薄胎多层厚釉到薄胎一次性厚釉,到厚胎厚釉,直到厚胎薄釉的过程,也正是窑场不断增多,产量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历程。

楚琛接着解释道:“如果说粉青色代表了南宋中晚期至元代早期龙泉窑产的正色,那么元代后来较长时段的龙泉窑产的正色应该是豆青色。”

“但因为元代早期龙泉窑的产比较少,现在市面上的元代龙泉窑产大部分都是豆青色的,这也使得有些藏友就觉得,元代龙泉窑的釉色一定要是豆青色才行。”

另外,从粉青色为主到豆青色为主的过程是和胎质以及釉层的变化同步的。粉青色是厚釉的产物,釉层的逐渐减薄,难以再现粉青如玉的风采。胎质的白降低,釉料的些许变化,釉层稍薄的豆青也能呈现如玉的效果。

当然,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