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大夏第六届科举考试如期举行。
今年的考试和往年还是有区别的,因为邵树德亲自主持了殿试。
殿试这种新事物,发源于唐代——「武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但殿试并不是固定考试环节。准确地说,举行的次数很少,全看皇帝个人兴趣,有时候连续几十年都没殿试——「随其人主临时所欲。」
原因也很简单,大臣们反对啊——「贡士既试于南宫,已精其较选,而又试之殿庑,是以南宫为不足信邪?」
群臣认为礼部已经考完了,天子再考一遍,是不相信我们吗?
邵树德表示,礼部录取名单不变,他只是想重新定下名次。
于是三月初加殿试,邵树德亲自阅卷。
后宫的才女们嘻嘻哈哈,对卷子品头论足,最后挑选了几份出来,说水平都差不多。
邵树德查了下考生资料,最后钦定深州安平人、三十七岁的崔棁(zhu)为状元。
三月初六放榜,轰动一时。
成德镇的学子考上了状元,他妈的一定有黑幕!但这又是天子当的考官,谁能送礼送到皇宫?有这关系,还考什么试?
崔棁也很无奈。
我们家三代前就已迁居长安。祖父当过安、濮二州刺史,后入朝。父亲当过唐刑部郎中。他本人大部分时候住在长安,连河北话都不会说,正宗的关西口音,毛的深州人!
所以说,邵树德钦点的这个状元还是很巧妙的,属于关西、河北都能接受的人物。
三月初八,诏授崔棁秘书郎,从六品上正儿八经的状元——人人都知道,现在的秘书省几乎就是天子的私人,草拟诏书的权力,一部分已经被秘书省的人攫取,若要进步去秘书监卢嗣业手底下混是条不错的路子。
处理完这一档子,邵树德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完善讨伐契丹战略的细节上了。
其间,他抽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