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的,后者也需要铁钩,有时也被称为“铁镰船钩”。
其实,像张狗子这类人打制的物品,被统称为“船具”,林林总总数百样,每样都有数家乃至数十家在做。
“老子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张狗子说道。
“伱跟我说没用,我不是东家。”伙计说道:“营口稻米确实没了。扬州稻米你又嫌贵,那就等吧。再等一两个月,营口那边就又有满载稻米的船只过来了。”
“有肉吗?”张狗子问道。
伙计笑得乐不可支,道:“这是粮铺。”
张狗子醒悟了过来,有些尴尬,只能转移话题道:“多亏了圣人,海运粮肉,让咱们小老百姓省了恁许多钱。”
辽东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除粮食外,有时候也会运一些圈养的鹿、羊、牛过来,价钱低得惊人,几乎把登州本地不多的农户给搞破产了。
而破产的农民,要么加入海洋产业,但这需要手艺,不是每个人都干得了的。有的就只能出海了,干什么没人知道,反正每过一段时日,都有人发了大财,跑回老家显摆。
问他们干了什么,都说当水手干海贸了,但没人信,鬼知道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确实。”伙计收起了脸上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说道:“咱们这粮铺,今年就没怎么在本地买粮。再过个十年八年,夏秋时节有南方运来的粮食,冬春那会有辽东运来的谷物,量大还便宜,到了那会,本地应该没人种粮了,都如你张狗子一般,要么靠手艺吃饭,要么铤而走险,去海上搏富贵。”
“管那许多作甚?”张狗子说道:“我只要买到便宜的粮食即可。”
话虽如此,他也微微叹了口气。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又如何愿意看到本地田舍夫日子艰难呢?
******
登州的产业被特化了,这是邵树德早就知道的事情。
这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海洋产业发展起来后,大量人口从事手工业、造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