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唁。
丧事不过年,看好的日子也就在年前,将人送上山好生安葬了之后,离除夕,也就两天了。
今年冬天,村里好多老人都没有熬过去,都是老胡氏他们这一辈的,这么多丧事走下来,今年这个除夕,也难得的,过得没有那么热闹。
老人走了,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孩子降生,这就是生命的传承,生生不息。
正月十五之后,村里的学堂开学,新入学的孩童又是满满两个班,将去年底结业的学生空漏补得是满满当当。
二月县试,学堂第一批的算是读书可以的所以被留下来接着学习四书五经的学生,一连参加了二十八个。
县试放榜,二十八个里过了二十二个,这可是大喜事。
四月府试,二十二个学生继续下场,二十二个全部取中,皆可称童生。
消息一传回来,十里八村的都沸腾了,虽说许家学堂至今已经六年余,但这却是许家学堂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批学生。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高兴。
毕竟,这些学生都是庄户家的孩子,从启蒙至今最久的也才六年,头回下场,能有这个成绩,怎么不叫人高兴?
八月正好是三年两次的院试,二十二个童生继续下场,取中秀才一人。
二十二取一,是很少,但秀才难考,有多少人考一辈子都考不过秀才的?
此番许家学堂的学子初次下场,一路从县试到院试,考中童生二十二人,考中秀才一人,也足以叫整个淮安县轰动的了。
这个许家学堂,厉害啊!
上学堂哪里不是上啊?想要科举的,一时间都想往许家学堂来求学。
可惜,许家学堂地方有限,先生有限,只招十里八村的孩子们,不招镇上之外的人。
如此,尽管有些遗憾,但许家学堂的名头就算是盛起来了。
兴元十年,二月县试,许家学堂继续报名,下场三十个,榜上有名一多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