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那边,在筹建军工体系。
陕西、辽前两处前线,在谋划练兵机制。
现在曹文诏、左良玉他们,亦开始离开西苑讲武堂,要逐步崛起了。
内帑家底浑厚的崇祯皇帝,有绝对的信心,在既定的三年暂稳期,培养出一批职业军官队伍,缔造一支规模在十万众的新军!
“就…末将的感受,在讲武堂这边,针对中低层将校的培养,很重视。”毛承禄看了眼身边几人,率先说道。
“尤其是细化的诸科,使得进修不同领域的讲武堂学员,能更细化的修习并掌握,该领域的各类技战术。”
聆听着的崇祯皇帝,微微点头,并未打断。
既然是听取意见,就要放下身段,叫麾下的虎将悍将,敢讲出心里的想法。
这不仅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还能加深他们的忠诚。
“末将感受最深的,反倒是‘战后总结’这一项。”
黄得功想了想,对崇祯皇帝说道:“在我大明军队中,先前并无这一机制,仗…打完了,跟中低层将校,并无太大关系。
但是战后总结这项机制,却叫麾下一众将校,能聚集在一起,针对所展开的战事,哪怕是取胜的战事,皆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明军队,战力强盛一段时期,衰败一段时期,且总的趋势,是持续向下拉低的。
造成这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持续的传承。
一旦能打仗的武将,全都战死或者老去,而新晋升的武将,表现得差强人意,或干脆就是酒囊饭袋,便导致大明军队摆烂。
“还有陛下特设的七科,尤其是参谋科、宪兵科、教导科的创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弥补了我大明军队的诸多不足……”
“陛下,末将觉得扫盲行动,亦是很好的事情,其实对我大明军队下,能统兵……”
在崇祯皇帝默许的鼓励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先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种特殊的经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