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二章 和光同尘(第3节)

眼微眯,‘一个个想当权相吧,还想顾忌官声,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好事啊。

要么就老实做事,要么就辞官告老,想这也得到,那也得到,当个骑墙派,是不现实的事情。’

搞赈灾公署这件事,未尝没有崇祯皇帝,想通过赈灾,来磨练出一批底层官员的构想。

将赈灾公署的吏员补充,明确到生员这一层级,就是崇祯皇帝想给科举无法更进一步,以此高中的寒门生员,所开辟出的一条路。

等到大明治下灾害频生,那些愿意从事基层赈灾的群体,在一次次赈灾中,逐步的磨练出来,成为务实的底层官员,那崇祯皇帝为何不简拔他们?

财政口,建设口。

赈灾口,农科口。

水利口,海事口。

就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便需要大量的底层官员,先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逐步的培养出来。

生员群体,亦是读书人的一份子嘛。

人家在国朝危难之际,愿意响应天子号召,心甘情愿的做事,做个底层官员,这算不了什么吧。

相比较于进入官场多年,追求和光同尘的那帮官员,崇祯皇帝的心里,更愿意相信涉世不深的生员队伍。

毕竟他们的想法很激进,他们很容易被煽动起来。

或许想从中遴选良才,培养成材,是件很费劲的事情,但至少也比趋于保守,趋于坏掉的官员强吧。

“王伴伴,去把方正化和骆养性,给朕叫来。”想着想着,崇祯皇帝对王承恩道:“这次押运赈灾粮饷,朕有些事情,要跟他们言明。”

“喏!”

王承恩当即作揖应道。

朝中的赈灾公署,还处于草创阶段,但这丝毫不影响,崇祯皇帝以赈灾公署之名,向直隶和山东,调拨赈灾粮饷。

凡事都要有第一次嘛。

以后大明的赈灾权,就不归内阁、户部、工部等有司负责了,各地若再出现灾情,惊动到朝廷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