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增扩上下游产业,这对小农经济下的大明,还是极其新颖的存在。
崇祯皇帝可以不懂研制,可以不懂生产,但是相应产业搭建的逻辑,必须要清楚,好在这些对他来讲并不难。
武备院也好。
内厂也罢。
其实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像是孵化小鸡的场所,这些小鸡,就是一个个产业,将成熟的研制成果,将成熟的生产体系,有效利用商业的模式,逐步在大明落地生根,成长为一课棵参天大树。
当然像那些限制性的产业,军工、核心冶炼等等,都要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崇祯皇帝可不想在大明培养出一批财阀。
“皇爷,要是那样的话,对这些商贾的忠诚,就无法保证。”
王承恩想了想,皱眉道:“毕竟商人多喜逐利,倘若他们所提供的东西,多是以次充好的存在,那西山所产的火器火炮,岂不是就存在着隐患?
如果……”
“王伴伴,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西山那边,会设立相应衙署,负责抽检事宜,一旦发现有以次充好,就全部退回,且要扣罚银子。
想叫内帑减轻负担,西山筹建的军工产业,就要有赚银子的能力,并帮助国朝培养一批产业,这样才能在后续征收赋税。
以后不仅是西山这边,像军工、造船等诸多产业,都会逐步扩大规模,所以你们内厂这边,要多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
“喏!”
王承恩当即应道。
尽管他心里不是很明白,这培养一些产业,如何能叫国朝增收赋税,又如何减轻内帑压力,但自家皇爷所讲,他都会毫无保留的贯彻。
“等过些时日,朕拟定一份章程,你就结合内厂现有发展,逐步落实这些。”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说道:“内厂自身的发展,特别是皇庄这边,该筹建的诸厂,要继续落实下来。
包括便民铺的增扩,也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