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总会的售卖下,朕发现走规模化生产,能帮助朝廷,帮助地方,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开口道:“所以朕打算以川海总会为主,汇通票号为辅。
以专项技术售卖、专项贷款扶持的方式,叫川海总会和你们这些皇商,在山西、直隶、山东境内,开设起一批官办诸厂。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不受刁难。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发展起来。
王伴伴,将朕所拟章程,叫他们都看看吧,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的人留下,其他人都先退下看吧。”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皇商,表面上还流露出些许紧张,可心里却暗自盘算起来。
谁不清楚川海总会这边,对外所售的诸多商品,皆是从各地皇庄所筹建的诸厂,进行直接转递倾销的。
像棉布、煤炉、琉璃器皿、琉璃镜、肥皂等等,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分别都有相对应的规格。
特别是水泥、钢料、铁料等涉及基建和军工的产业商品,那绝对是热销的存在,根本就不愁卖。
毕竟直隶境内的驰道建设,西山治下的军工产业,全都给内部消化掉了。
培养和扶持上下游产业,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有武备院这一科研核心兜底,蒸汽机研制不出来,但研究出水泥、玻璃、肥皂等物,只要给的银子够多,崇祯皇帝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这些孵化的种子,一旦撒在各地生根发芽,就必然会茁壮成长起来的,到那个时候,大明地方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也会催生出另一群体,大小工厂主群体。
“国丈,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是不错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周奎说道:“先前所培养的那批人才,朕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