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天启元年至崇祯元年,崇祯二年至今的相应桉牍。
今日就当着诸卿的面,一项项的进行对比,看看朝廷废除掉辽饷、剿饷、练饷、火耗等苛捐杂税后,国朝究竟是怎样的。”
说着,殿外候着的内务府诸臣,由钱肃乐带队,超过数十众大臣和官员,搬着一摞摞的桉牍,就快步朝乾清宫正殿走来。
殿内挤满了人。
“陛下这究竟是想干什么啊?”
“不知道啊。”
“怎么都是内务府的人,不见内廷的人?”
“不清楚啊。”
“这些桉牍都是什么?”
“看来陛下这是想推行新政了啊。”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等一众内务府大臣和官员,在搬着一摞摞桉牍走进殿,这让殿内出现一些议论声。
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周延儒、黄立极、刘鸿训、王洽这帮内阁大臣,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桉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有激动。
有凝重。
有沉默。
大明的文官群体,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尽管说在一些事情上,他们所站的角度是出奇的一致。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明文官群体,就是一样的,对待治国的想法和理念,是有着较大差别的。
“元辅,您说陛下想推行的新政,究竟是怎样的?”
毕自严看着眼前的众人,向前探探身,对徐光启低声道:“会不会与我等去西山武备院,随驾参观的蒸汽机,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辅也不是很清楚。”
徐光启微微摇头,“就当前的朝局而言,陛下应该不会那般的激进,不过有一点是能够明白的,不管怎样,今后大明的新政方向,必然与蒸汽机,与相关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为开明派,徐光启也好,毕自严也罢,其实对于推行新政,没有任何的抗拒,甚至内心是极其认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