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出动的精锐之师,受损是否是三方最少的?
战争不能只看表象。
只要辽左这一战,我大明能取得终胜,能顺利收复辽左失地,那么别说是一百万两,就算是一千万两,这笔账,依旧是我大明赚了!”
孙承宗、王在晋、温体仁、周延儒、王洽等一众随驾大臣,听闻天子所讲之言,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他们并不是很理解,崇祯皇帝强调的这些,究竟是好,是坏。
可崇祯皇帝却很清楚。
因为战争而支出的大批银子,并非是凭空消失的,而是回流到后方产业下,从国朝的手里,回到了地方。
产业发展这才是关键。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辽左前线爆发战争前,辽西和辽南等地的军工产业,并不足以支撑起庞大的消耗。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线消耗的紧迫性,倒逼着上述这些军工产业,不断地增强自身产能。
军工产业要增加产能,就势必会带动其他产业跟着提高产量,只要能引导好这样的战争发展,对于辽东地区而言,会迎来一次强劲的发展势头。
“陛下,李自成又派人过来,想请陛下进驻沉阳城。”杨嗣昌走上前,作揖行礼,“甚至李自成说,如果陛下要……”
“回绝了。”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沉阳城,朕有朝一日的确会进驻的,不过并非是别人请朕进驻,而是朕要堂堂正正的进。
沉阳,自始至终就是我大明的疆域,过去经历一些战败,导致沉阳丢掉了,这对我大明而言,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耻辱。”
下这般大的血本,崇祯皇帝是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明确的战略部署。
仗怎样打,他说了算。
从前线战场回来。
“讲一讲当前的形势。”
崇祯皇帝卸下佩刀,对帐内齐聚的众人说道。
“截止到当下,辽西方面来报,建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