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六十二章 骊山教出来的孩子(第6节)

公公回道:“听闻县侯今日一直都在专研作物,说是收集了不少关外的作物,说什么作物的多样性,新任的太府寺少卿还联合了周边县丞,想要一起种植果蔬。”

李世民翻找着桌案上的奏章,总算是在底层找到了太府寺的两份奏章,一份是张阳写的,一份是上官仪所写。

“以后太府寺的奏章不用经过门下省,直接呈给朕。”

乡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时乡民们都能劳作,但农闲之时,乡民却要去找活计谋生。

太府寺就是将乡民们的农闲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如若关外的作物可以培植成功,对民生来说也是极其有利,如果一个村县可以种出葡萄,他们在种植粮食的同时,还可以种葡萄来买卖。

其他瓜果类似,此乃民生富强之道,果蔬种植成规模化,比如说蓝田县的土地适合种胡瓜,渭南的村县适合种葡萄。

让乡民在耕种上有更多的选择,还能创造财富,如此不论是对赋税还是民生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李世民看完两份奏章,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无非就是乡县配合,因条件而异,来种植各种作物。

这一次倒是没有向朕寻求方便,而只是给个报备,万一被人弹劾了,朕心中也可以有准备?

不得不说,以前不论在礼部,还是崇文馆,又或者是东宫还是尚书省,张阳都是一个闲散模样,整日不是在官邸内睡觉,就是带着孩子们玩,又或者隔三差五不在官邸内,想找他都难。

现在倒好了,他人在骊山,太府寺只有一个寺卿和少卿,俩人办事前后配合。

从来没有人在太府寺这个清闲之地如此努力,很是稀奇。

张阳在朝中任职,他的官位也有大起大落过,在其他位置任职他都是能不管就不管,能省事就省事。

也只有在太府寺难得见他如此积极,重要的位置给他,他反而不重视,清闲的位置给他,他竟然还有一些别样的创意。

这人当真是奇了,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