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遵庆在,李岱也不好和儿子深谈,两人随即告辞走了,李邺派三百骑兵护卫他们回城。
大帐内,李邺来回踱步,他也在考虑今天的刺杀事件。
一百二十支弩箭是同时发射,没有先后,可以并没有发现有梆子、火箭之类的联络信号,马车两侧也没有特殊参照物。
那么问题来了,两侧树林的伏兵是怎么做到同步发射?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默契配合,这需要千锤百炼的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
从这一点发现,李邺判断出,对方是一支军队,训练有素的弩军。
第二个疑点,为什么对方把刺杀地点放在城外?
如果他们埋伏在城内天街两侧,其实杀伤效果会更好,距离更短,士兵的盔甲就不一定顶得住弩箭了。
居然对方是专业弩军,李邺相信对方也明白这个道理,肯定也研究过自己的士兵的盔甲。
他们在城内伏击后,可以装扮成平民躲藏起来。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那么是因为临时决定伏击自己?
显然也不可能,自己今天刚到,临时决定也来不及。
李邺隐隐想到一点,对方没有进城,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是胡人,太引人注目,容易被梅花卫盯住,所以他们才躲在城外。
如果是胡人,范围就大大缩小了,要么是回纥人,要么是契丹人,或者是高句丽人,日本人可能性不大,他们不用弩。
想到这,李邺对帐外亲兵道:“去刺杀地看一看,如果彭寺卿还在,请他到我大帐来一趟。”
彭海盐还在树林内寻找悬索,听说齐王请自己去军营,他立刻带着几名手下赶往军营。
张云已经在大营门口等他,见几名官员骑马而来,他高声问道:“是大理寺卿彭使君吗?”
“正是!”
“殿下在等候,请使君随我来。”
彭海盐让手下在军营外等候,他翻身下马,跟随张云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