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竑看了看高墙环绕、井井有条的利州大营,停下脚步,向崔与之和利州知州高泰叔温声说道。
“为陛下分忧,不敢言“辛苦”二字!”
崔与之和高泰叔都是眉开眼笑,赶紧谦虚。
“高泰叔,你在利州政绩斐然,朕欲调你去担任淮西转运使,兼泸州通判,你意下如何?”
赵竑笑意盈盈,向高泰叔说道。
魏氏与高氏是四川蒲江两大家族,两姓之间频繁祧嗣过继,形成魏、高二姓“虽云亲表,实同本生”的局面。
蒲江魏高氏,一门九进士,名满天下,兵部侍郎魏了翁也是其一。
这位利州知州高泰叔,典型的大宋士大夫,有些本事,为官还算清廉,可以一用。
那里都可以重用,即便是朝廷中枢,但除了四川本地。
其兄长高稼是利州西路治所沔州知州,另一个兄长高定子为四川总领,族弟魏文翁为成都通判,族弟魏了翁为兵部侍郎,赵竑的近臣。
更不用说,在这群大臣之中,还有魏了翁的女婿安恭行担任潼川路转运使。安恭行的兄长安癸仲,则是主管四川制置司机宜文字。
而安癸仲和安恭行,则是前四川安抚使安丙的儿子。
这些人关系盘根错节,即便其中不乏忠臣干吏,但也不能让他放心,不能让四川的朝政被他们把持。
“臣谢陛下天恩!”
高泰叔满面通红,不顾地上的尘土,跪倒谢恩。
魏高氏祖训“五日不汗死”,为国为民,他倒没有觉察到皇帝是要拿四川士大夫开刀的意图。
“陈立、余玠,汉中春耕,进行的怎么样了?”
事关利州两地的粮食供应,由不得他不担心。
利州两路的军粮,可都指望着利州东路的汉中平原。从四川运粮,千山万水,太过艰辛,还是要靠自给自足。
“陛下,汉中军屯及民屯,已有半数耕地,可达一万余顷。到了夏耕,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