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缯进来,呈上几份奏疏。
“陛下,与鞑靼用兵,虽是有备无患,但鞑靼势大,一旦动兵,刀兵四起,便是山河动荡,后患无穷。陛下三思。”
看赵竑眉头紧皱,以为赵竑是在担心边事,薛极大着胆子劝道。
单单是派兵入夏,已经是遭人非议,若是再和蒙古大军正面起冲突,难免会被朝臣非议。
“宣卿,你是兵部尚书,你对朕用兵鞑靼,是不是也心存疑惑?”
赵竑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参政大臣。
史弥远的儿女亲家,自己登基以来,宣缯还算实干型官员,辅助薛极处理军政事务,编练新军和官员调遣,表现的话算可以。
“陛下,鞑靼侵夏,势如破竹,夏国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以臣所见,夏金必将为鞑靼所灭。居安思危,鞑靼日后必为我大宋心腹大患。只是……”
宣缯顿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未雨绸缪,臣以陛下马首是瞻。但朝堂上官员因循守旧,主和者居多。陛下若是要想对鞑靼用兵,恐怕会惹得满朝非议,阻力重重。”
满朝非议、阻力重重?
看来,朝堂上的官员,大多是反对他对外用兵了。
“陛下,西夏朝不保夕,陛下无需发兵塞外。只要扎紧篱笆,自保即可。如此一来,朝臣自不会有所掣肘。”
赵竑目光扫向薛极,后者同样是一番规劝。
“两位卿家,朕再说一遍。朕布兵于蜀口边塞,只是防患于未然,不会轻易出兵。鞑靼若是侵我大宋,朕也不能束手就擒。强盗来了,朕绝不会做缩头乌龟!”
两位执政大臣,看样子是明白人,不愿做头埋在沙子的鸵鸟,比起那些只谈心性的官员来说,还有可取之处。
自己派兵增援西夏,看来还是有些轻率,让反对者们找到了攻击自己的借口,自己也低估了这些人的决心。
“臣知道了,臣(老臣)遵旨。”
宣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