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余玠眉头微皱,杨大全眼珠一转。
“将军,陛下亲临河西,不会只是走走看看吧?”
蒙古大军蛰伏了这么久,边境上的蒙古游骑日渐增多,看样子,只怕战事又起。
“我也不知道。”
余玠马速不变,继续向前。
“陛下曾经说过,三年后鞑靼大军会卷土重来。马上就满三年之期,陛下此次前来,可能真是为这场恶战而来。”
曹世雄还想再问,余玠眼睛一瞪。
“别问了!等一下见了陛下,你自己问个够!”
曹世雄做了个鬼脸,不再问话,和众将一样,都是抖擞精神,打马跟上。
凉州到张掖的官道上,赵竑打马而行,众臣将环绕,无数铁甲猛士追随,铺天盖地,声势浩大。
“陛下,截止到今年春,河西屯田已达 22万余顷,移民 110多万。其中军屯占两成,商屯占三成,其余五成是民屯。今年预计收入夏麦 2500万石,秋粟可达 3000万石。河西已经没有什么荒田。到了明年,百姓就可以照常纳税了。”
范钟骑在马上,向赵竑仔细介绍。
22余万顷良田,岁入 5000万石麦粟,足够百万百姓之用。光是军屯所得,已经足够供给十万大军的粮草。
“范钟,你在河西兴修水利、安抚当地百姓、移民实边,屯田安民,筹措粮饷,把一片废墟,变成了千里沃野,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朕很是欣慰!”
对于这位干吏,赵竑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
此次动身西上,除了接受西夏归顺,当然也要巡查边关,抚慰大宋边军将士。
“陛下,这都是各级官吏共同辛劳的结果,尤其是史嵩之、崔叔似、高稼,以及彭大雅和陈隆之几位同僚居功至伟。臣不敢贪功。”
范钟赶紧谦虚起来。
“高稼、史嵩之、崔叔似,还有各位卿家,你们的功劳,朕看在眼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