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似杏儿这般兴高采烈。
“小姐小姐,花船开了,花船开了……”杏儿指着从岸边缓缓开拔的花船,开心道:“不知道今夜又有那些才子写下名篇,搅动江南文坛呢。”
“呵呵,今年还是宴宾楼和东林社这两艘花船最大吗?”王若烟看着缓缓开动的花船道。两艘花船一艘三层,一艘竟然有四层之高,俨然是两座移动的小楼。
这年代的造船技术已经极为发达,漕运的船最大的竟有四百丈的长短,一次可运粮万旦。
宴宾楼与桃花源、青秀坊、红袖招三地一样,乃是烟花之地,这四处更是杭州城中的四大名楼了,但宴宾楼却是两年都夺得了花魁,坐了头把交椅,花魁苏芸儿更是了的,只是一段舞蹈,就让杭州富商一掷千金,无数才子交口称赞,若是谁的词句能让她传唱两句,便要在杭州城中红上好一阵,那写下这诗词之人的名气,自然也是随之提升了不少。
那些富商更是为了红颜一面,附庸风雅,买词的买词,砸钱的砸钱,只为把人弄到手,面子十足。
若说宴宾楼的杭州甚至浙南府的扛把子,那东林社在文坛之中若说是第二,便没有人能称得上是第一了。
东林社是大夏朝四大书院之一的东林书院的学子组成的,起初只是为了交流诗词,探讨学术,随着大夏朝与突厥和大元朝关系的紧张,摩擦不断,也逐渐开始交流起国家大事来,甚至有人与知府大人写信,进言进策,有时石沉大海,有时也会感觉到政策的改变。
如此一来,更加刺激了这些东林社学子的入世之心,再加之东林书院本就代表了浙南甚至临近几府的最高学问,那些学子自然是心高气傲,高人一等了,天下读书人也以能够进入四大书院读书为傲,这东林书院的几位教习,都可称得上是文学大家。
东林社这般气魄,自然是不会放过中秋节这样的好时机,便也买下了一艘花船,请除去花魁之外的其他女子同游西湖,在船上发生些才子佳人之事,也能够成就一番美名,而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