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已经不教书,也不去织作坊了,她把自己从织作坊和酒坊分的钱做了一些处理,都给儿孙族亲们交代清楚了。
省城书院定期捐赠书籍笔墨和粮食,留给条路。
江南书院那边也是如此,友好往来给族亲儿郎们多条出去见失眠的路,该捐的不能省。
剩下的用于帮衬附近家穷的村子,让他们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别忘了我们想成为人人称颂的望族,就要帮衬穷苦百姓。
这些钱就作为这些事的启动资金,由李家学堂出面去做事,为李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准备,去亲眼见识苦难,去帮扶穷苦的百姓,去起身实践,去地里见证水稻麦苗的成长,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
此举被族中日志记录在内,李家族亲坚决执行秀娘留下的任务和教导,淳哥作为督促人,指点大家亲身实践,拥有理论不够,还要有实践经验才行,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书读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那是废物。
秀娘得闲多半用来教导孙女了,把一身的本事和缂丝手艺都传给了小孙女,唯有这个孙女最得她的宠爱。
几个孙子辈都有功名了,靖哥的两个儿子也是秀才了,只等后面再考举人。
去年,李家老太爷去世了,紧跟着夜里老太太也走了。
秀娘和公婆好伤心。
虽然知道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早晚有这一天,可是心里还是难受的。
淳哥不敢怠慢,一直陪在长辈老人身边,生怕他们有个好歹。
老人的丧事很隆重,老人去世后,将自己留在酒坊的那份份子钱,也无偿捐赠给家族和学堂,其他用于修建祠堂和墓地。
如今三房也不需要这么多钱,该捐的就捐了,也算是给孩子们留条路,买了几个庄子以孙子孙女的名义捐给族学和宗族了。
李家正式退出酒坊,把利润留给了族亲。
这一点二叔和公爹也是同意的。
二叔也老了,不做村长了,现在的村长是四爷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