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127章:罪己诏,泪目,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节)

无家可归的流民。

其二,赵祯亲自写了一篇长达六百字的罪己诏。

“大河东流,崩于六塔河,伤亡不下千人,此尽皆朕之罪也。”

“朕受命乾坤,应足天下之民,然朕不听谏言,不敏于德,不明于政,不知体恤民力,致大河肆虐,民不聊生,朕痛自刻责。”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为天下生民之主,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

……

苏良看完赵祯的《罪己诏》后有些泪目。

尤其是那一句“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完全就是赵祯“仁德”的体现。

此两道布告一发。

就好像两道炸雷在汴京城的上空炸响。

百姓们对大河决口,感到的是惊诧、同情和无奈。

但对赵祯的《罪己诏》,感到的则是温暖与感动。

汴京城的书生学子们,哪里见过如此赤诚的罪己诏,纷纷议论了起来。

“官家仁厚,将河患之罪归于己身,我等生逢如此明君,实乃万幸,理应立报国之志!”

“好一句‘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历朝历代之君王哪有当今官家这派仁德,吾大宋必兴矣!”

“天下子民,皆为官家心头之肉,官家对民如此,我等怎能辜负了官家!”

……

一则《罪己诏》,直接将赵祯的贤君之名扬了起来。

书生们在扬名。

一些百姓则是直接开始行动。

汴京城的一些商人运送着粮食、棉被、各种生活用品,直奔河北。

一些没有办法赶赴河北的百姓则是纷纷奔向三司,送钱送物,希望能尽可能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们。

三司使王尧臣甚是兴奋。

本来三司拨款修河已是捉襟见肘,而今又要赈灾,他一时间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物资。

而今,汴京城的百姓们彻底解决了他的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