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7 37(第1节)

谁都没有想到,一串连环凶杀案居然牵出了科考舞弊案。

除了一个月后科考的备选题目外,还在冯氏暗塾里发现了近七年的科举明经科、进士科备考题目及其答卷,最神奇的是答卷人,其中有八成为已中举的士子,答题时间皆为每年科考前两月左右,且每人都有三份以上不同的答卷,答卷上还有佚名夫子的批注,阐明要点,润色文笔。

做个比喻,在这个地下辅导班里,老师不仅能够精准押题,还能给出多份参考答案,任考生按需取用。至于为何能够如此精准押题,答案也很简单。

从七年前开始,这一任的冯氏家主,冯松的胞弟,冯愉义的叔父冯光济任礼部尚书,主持每年常科科考事宜,虽然最终考题由圣人钦点的主考官确认,但大体考题范围皆是由以冯光济为首的命题组确定。

所以,只要将科考备选题都熟记于心,自然就能一举中第。

而这个远在扬都的暗塾,就是科考押题集训班,或者称之为科举舞弊班。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加上当时去搜查暗塾的还有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纨绔,传播消息效率堪称唐国第一,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扬都城的时候,名震唐国的冯氏文门,已经沦落成为人人唾弃的“污门”,当真是应了那句歪诗,“一腔污秽出文门”。

“真是匪夷所思,”靳若挠头道,“冯氏私塾九成以上都是寒门学子,连个富家少爷都没有,哪来的钱买考题?”

“格局小了,冯氏要的不是钱。”林随安道。

靳若:“哈?”

凌芝颜:“冯氏筛选出来的这些学子都是精英,中举后任职为官,有不少官声极好,且在各地担任要职。他们皆是冯氏的门人。”

靳若口中啧啧两声,“你们说他们来暗塾的时候,知道他们答的考题就是真考题吗?”

林随安:“当时或许不知道,但到了考场之后,肯定就明白了。”

凌芝颜掐眉头,“冯氏保存的这些答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