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分配最好的了。
他中状元之后,也只是任命了他一个从八品下的“太乐丞”。
不仅品级低,而且只是个管礼乐的官儿。
至于其他状元郎们,很多都是从九品起步。
到了宋代,门阀世家的影响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科举选出的官吏才被重视起来。
宋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和任官履历都注重实践。
因此进士们大多会被外放地方,成绩差的做知县,成绩好的直接就是州府的副职,二把手。
至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则会留京做官。
留任京官的大多有三种去处:
一种是和去地方上任职的进士一样,选择一个政务衙门,去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只不过,这是在京的衙门。
第二种是去学政系统,比如国子监里任个监丞,太学里边做个博士。
第三种就是去秘书省这种清闲岗位先翻几年书。
鹅王之所以想让杨沅去秘书省,就是因为这三条出路里边,最容易干出政绩,而且很难出纰漏的,就是去做校书郎。
朝廷编撰、刊发的书籍上边都有你的名字,这就是政绩。
而且,校个书而已,能出啥纰漏来?
同时,竞争还少。
所以这是最稳妥的一个去处。
不过,自家事自己知,杨沅这个状元有多大水分,他自己清楚。
走第二条路去教书,或者走第三条路去校书,对他来说都是噩梦。
除非他学生全是王大少那般货色,他还能“以德服人”。
只有去一个实务衙门里做官,而不是劳形于案牍,他才有把握做好。
考虑到他在殿试时放的那一炮,杨沅觉得自己很可能会被安排走第一条路。
皇帝刚刚登基,正是要努力建立班底的时候。
这个时候皇帝需要安排人进入实务衙门历练,尽快担当大事,而不是扔到故纸堆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