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却未必同归,莫要混淆。”
陶知命看得出,南奕本人,不是杀身成仁的性子。
《志士仁人》中所述武侠精神,南奕说得固然好,可就他本人而言,一样做不到百分百践行。
当然,南奕也不需要百分百践行。
不论明确道途,还是凝练道基,南奕只要确信自己以后会一直认可并支持侠道一说,在言行举止上不会背离侠道精神即可。
毕竟漫漫道途,不可能要求往后数百数千年的修行岁月,完全局限于贯彻践行修行之初的蜕凡筑基之道理。
只要不忘初心,不背离道基,不会为之而悔,就不影响南奕发表《志士仁人》,开辟武侠精神,宣扬侠道。
但文章道理,与自身道理,并不等同。
准确说,自身道理究竟是何,从来都取决于本人内心,而非对外发表的文章。
不过,也正是因为文章道理与自身道理并不等同,所以由《志士仁人》武侠精神所聚拢的被感召者散逸灵性,南奕在吸取之时,须作出相应取舍,不能全盘应下。
这有点类似于信仰神道中,关于信仰有毒的说法。
虽说南奕聚拢的是散逸灵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仰之力,不需要满足信徒愿望。
但这种散逸灵性,之所以能自发地流向南奕,源于被感召者,对武侠精神的认同。
著作并发表《志士仁人》的南奕,可以吸取这部分灵性,却最好只吸取自己能践行的部分,不要全数吸取。否则,其道途修行,必将留有隐患。
而这种修行诀窍、关键妙要,事实上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换作散修无人指点,若是贸然发表《志士仁人》,多半会全数吸取因此汇聚的散逸灵性。
但只要知道了关键妙要,南奕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他直接加急刊印,于二十号刊载的《明报》上,发表《志士仁人》。
而等《志士仁人》一出,南天城文坛,终于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