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项研究成功,学院便会帮助你们发布,卖出好价钱,学院拿三成你们自己拿七成。”
“真的假的?”
“还有这好事?”
“那这也算是我们自己赚的钱吧?”
因为在入学之初,李昭就不止一次和他们说过学院是鼓励创新的。
李昭一直都觉得,孩子们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
作为老师,应该积极推动,让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
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大胆的去研究就可以了。
万一这群孩子当中就有搞发明天赋的人才呢?
李昭并不觉得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哪怕当今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但交州的成功,已经给所有人开辟出一条新的大道。
李昭早就注意到了不少学员的奇思妙想。
或许他们几大主科的成绩的确不突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因此,李昭的这一项政策,还真的是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
这也是诸位大儒们最不能理解的地方,身为学员,不是应该好好读书吗?
为何要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他们不理解,但也没反对。
因为李昭给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
朝堂只有那么大,位置都是固定的,往后读书人却越来越多,加上科考的一批人全部都在挤这些位置。
最终被录取的一定只是少数人。
那么剩下的人呢?
继续蹉跎一生?
继续碌碌无为?
读书的出路不应该只是为了当官。
造福老百姓,也并非只有当官才可以。
难道说,木匠、工匠、瓦匠、修路的人、挖运河的人,就对国家没用了?
既然这么多人都是浪费掉的,为何不利用起来呢?
读书人本来在这个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