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八章 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人!(第1节)

在首都之行的‘水木站’,邱成文和张硕闲聊的时候说了一些学术圈存在的问题,包括诱导性学术研究以及学术圈相对落后的评价机制等等。

所谓‘诱导性学术研究’,就是为了能完成学术成就并获得物质奖励,才会进行一个内容的研究。

这种诱导性是机制问题。

比如,各类的基金支持项目分为了优青、青千、杰青等奖励方式,好多高校规定只给这些有“帽子”的学者提供丰厚的薪水及住房津贴。

因此,年轻学者都在为“帽子”而拼命!

另一方面就是学术圈的评价机制,包括对于申请项目的审核,包括对于研究成果的评价。

其中有很大决定性因素在评委身上。

有一部分评委并不懂前沿创新性的内容,无法对于创新性研究做出评价;还有一部分评委给研究划分级别,以国际认同度的方式作为评判标准。

甚至,有些评委干脆抱有私心,对于创新性内容非常抵触。

如果创新性的研究变得流行起来,他们自己就很难再有一席之地。

这方面,可以简单举例。

比如,两篇数学论文。

一篇发的是数学一区期刊,内容是复杂偏微分方程的正则性研究;另一篇发的是二区期刊,内容则是一种创新性的方程论证方法。

如果把两篇论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哪一篇论文的成果价值更高呢?

很多评委专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前者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更大,而且是常规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正则性研究,其成果拥有稳定的国际影响力。

后者,则有很多不确定性。

一个是因为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低,所研究的数学方法也不知道具体能用在什么地方。

这就导致前者会更容易申请到经费高的项目,并给个人带来个人呢薪资和职位的提升。

后者,可能只会成为一篇‘能写入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