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趣武打的开山之作,1978年的作品,还热乎呢。
成龙走谐趣武打的路子,也无奈而为之。
首先他无法复刻李小龙的气质和理念;
其次他的形象也掣肘了他的英雄气概,他只能扮演小人物,那时他还不是今天的大哥……
“谐趣武打”对大家来说,太新鲜了,经常看得捧腹大笑,完全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
林正军这部戏看得比较仔细。
毕竟,他后面可能要和袁和平合作的,得仔细了解他的优缺点。
从电影语言上来说,袁和平还是更适合做武术指导,他在小空间和对战中扩大了想象的空间,融入了杂耍之余结合演员自身的根底,使得漫长的对战并不枯燥。
可以说,成龙、袁和平和京剧武生的渊源很深,特别是场面的调度、节奏,都有板有眼,很有京剧武戏的意味,这是有别于以往功夫导演的。
问题是镜头语言上。
袁和平相对单调,在人物对战中,为了展示演员的真功夫,他大量运用了长镜头,显得枯燥呆板,大大削弱了功夫的表现力。
他经常变幻景别,然而景别的更迭却放弃了蒙太奇剪辑,而是大量运用已经被好莱坞遗弃的直接推拉。
这样的运作并不好,会丧失真实感,也会让观者眩晕。
林正军很理解,袁和平武行出身,他太想展示功夫了。
这部戏放完了,林正军借着路灯光抬起腕表一看,都特娘的快十二点了,忙道:“天太晚了,大家早点休息吧!”
话音未落,下面就是咔咔一阵叫喊。
“再放一部!再放一部!”
“太好看了啊!”
“可不咋的,都看上瘾了!”
“正军,你要是担心电视机放得太久了,烧坏了,那就让电视机歇半个小时,我们等一会!”
“是啊,再看一个吧!过大年呢,又没啥正经事儿!”
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