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二月正朔。
按理来说,作为年关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尤其是过去一年朝廷"接连取胜",未尝败绩的情况下,气氛并不会过于凝重,也不会商议什么要紧的事。
但自从两日之前,宫中传出消息,确定将于今日举行"大朝会"之后,京中各方势力便是不约而同的蠢蠢欲动起来,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
眼下正是寅时,距离天色大亮还有一段时间,巍峨的紫禁城仍被黑夜所笼罩着,但皇城外却已是人影绰绰,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凡是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及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们皆是按照各自品级排列成队,神色各异的等候着宫门开启的那一刻。
另一侧,近些年存在感愈发低的勋贵们也是穿戴整齐,从容有序的排列成队,引得不少文官轻轻颔首,面露不忿之色。
自秦皇统一六国,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王朝都是"重文轻武",大明朝也不例外。
但在国朝初年,这些"武夫"们的地位却是凌驾于文官之上,直至"土木堡之战"爆发,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死伤殆尽之后,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的"五军都督府"方才渐渐没落,军权也被收回兵部,压抑许久的文官们终是掌握了梦寐以求的"军权"。
自此之后,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贵们逐渐沦为了"吉祥物"一般的存在,与皇室关系密切的,尚能捞到些帮助皇室"祭天"的闲职,关系稍微疏远些的,便只能抱着祖宗的功劳簿过日子。
但随着当今天子继位,这些被打压多年的"勋贵们"却是隐隐有了抬头的趋势,虽然苦心经营多年的"京营"被天子夺回,但诸如英国公张维贤等勋贵入宫面圣的频率却是越来越高,甚至京中隐隐有些传闻,天子有意令勋贵子弟进入军中"磨炼"。
一念至此,不少御史言官的眼眸深处便是涌现出了一抹不满,天子如此信任武将,穷兵黩武,这哪里有"垂拱之治"的样子?
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