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议(第4节)

次自己奉命返回延安汇报,不仅仅是就此次会战整个进程向中央汇报,以及研究中央迁往北平的事情。中央这次调自己返回延安原因,远没有杨震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此次返回延安汇报的不单单是他一个人,还有山西战场的副总指挥,华北三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各个中央局的负责人。由抗联专门派出飞机,从已经被日军放弃的烟台,接回来的山东军区司令员,以及山东的党政军并新四军负责人。就连总指挥与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也在他之前抵达延安。

中央此时电召各大区负责人返回延安,主要是针对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研究并制定今后两年之内工作的整体安排。这次会议涉及到面积,可谓是相当的广,工农商都涉及在内。

尽管杨震除了在军事上涉及到东北的问题之外,其他方面会议上极少发言,甚至在会场上基本上闭口不言,能不列席的尽可能的不去参与。但是每一个方面的会议,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军事上的问题,主席却都点名要他参加。

搞的杨震有些不明白,自己在东北局并不分管这些,为什么这种地方经济建设中央还要自己参加?自己打仗还可以,换到什么工业建设,还有什么农业政策制定,自己实在是不是那块料。在东北的时候自己也就动动嘴皮子,真正的工作都是东北局完成的。

摸不清主席意图的杨震,也只能耐着性子参加这些什么工业、农业的会议。不过除了军事问题上的各方面会议上,基本上是只带着耳朵不带嘴。尤其是农业问题的会议,如果不是主要领导参加,半点都不通他甚至到会场上会睡上一觉。

不过在华北工业发展会议中,杨震还是针对华北工业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尤其是在石景山钢铁厂复产的问题上,杨震坚决反对晋察冀分局提出的以石景山钢铁厂为基础,加上日本人留在宣化以及在唐山新建设的小高炉,建设新的石景山钢铁厂,并尽快的恢复这个铁厂生产的思路。

对石景山钢铁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