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山东解放区与淮北苏北,以及苏中淮南根据地,彻底的连成一片。
而中央意图席卷两淮,不单单是战略上的需要,也是整个江淮地区目前的整体态势需要。位于淮河以南的苏中淮南两个根据地,在日军大面积收缩至淮南,并大量增兵皖东苏北淮河防线后,一下子压力倍增。
尽管当地的伪军已经是军心不稳,但是在江淮之间西起寿县东至阜宁一线,日军兵力大增的前提之下。原来相对稳定苏中与淮南,这两个各大敌后根据地之中最富裕的根据地,形势有些急转直下。
日军一方面在淮河沿线,不断的增加兵力构筑工事。一方面为了征集足够的粮食,保证华中日军的战斗力,以及肃清淮河防线的背后威胁。不断的组织大股兵力,对津浦路两线以及苏北苏中地区,进行轮番的大扫荡。
整个江淮地区原来相对稳定的形势,短时间之内急转直下。淮南与苏中军区,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但考虑到整体战略形势,将两军区暂时南撤却也不现实的情况之下。为了策应苏中与淮南两个根据地的新四军部队,以及整体的战略需要,中央正在着手制定发起江淮战役。
考虑到战役之中的巨大消耗,眼下华北部队的任务就是抢修黄河以南的津浦铁路,在淮河以北各条河流上架设桥梁,保证战时的后勤补给和部队机动。并囤积战略物资,保证战时弹药和物资的供应。同时调进关之前,刚刚结束了南满战役的抗联部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补充。
在部队还处在准备阶段的情况之下,为了策应和支援淮南和苏中两大根据地,与日军几乎是持续不断的扫荡作战。抗联调往关内战场的航空兵,不顾一场大战后的疲劳,率先结束休整投入战斗。
不断的给两大根据地空投弹药和物资,同时出动攻击机群,对日军出动的扫荡部队,实施空中火力打击。但地面作战,却是暂时还无法发起。调往淮河以北的部队,眼下能做的就是不断对淮河以南日军阵地,实施火力打击。
同时在淮河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