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瞌起眼帘,坐在观景台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视线。
遍观一界,他愈发明白,情绪意志层面的共鸣,真要迸发出足够的力量,其“共鸣点”往往不会在“中位”,也就是贴近现实的层面,而总是趋向于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总是虚无缥缈的,和正常的行事,总是有一定距离。
就好像灵纲山的剑修,并非人人都是叶半山,可在内心深处,却有与叶半山一样的追求和向往,平时被现实的种种淹没,又或者只是片云点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飘游,只有一点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间。
可一旦有条件,有机会,便能扶摇直上,共击九天。
这就是道德法则的作用。
道德法则既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是客观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准,但他可以尽可能地引导,发挥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过来参罗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经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停都停不下来。
他们一个在提高上限,一个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指望亿兆黎民能像久受剑仙熏陶的剑修一脉那般壮怀激烈,就是不现实的。
而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都变成无恶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这场无妄之灾里,只能依靠本能来判断。
这种判断,和剑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会的狡狯、方回的复杂,是掺在一起的,到最后,反而又将回到“中位”,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造化一脉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这就是“现实”的重要性。
道德运化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道德要有现实的根基。就像造化剑仙所做的那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