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有操行的名士俊彦,他却是真心看不上。
“歆当初游学之时,曾与管宁、邴原交好,此二人清高恬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虽避难辽东,然朝暮思归,主公若是有意,属下修书一封,言明扶风之桃源盛处,此二人必来投奔。”
“管宁?邴原?”马超听完华歆的话后,脸上不禁露出一番失望之意。因为这两人,他是知道的。
汉末有一龙:华歆乃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居龙尾,这是当时人们对这三人的评价。但马超对这种虚名之士却有些不以为然,尤其是管宁与华歆割席绝交之事,更让马超对管宁兴趣缺缺。
当年,华歆求学时,千里去寻访管宁,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有一次,二人一起‘锄园得金’,管宁视之如瓦砾,弃于一旁。还有一次,二人同席读书,有位达官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管宁置若罔闻,照旧专心致志地读书,而华歆却面露慕色,跑出去看。华歆回来后,管宁把席割开,与华歆分开坐,并说‘子非吾友也。’
这就是被后来传为佳话的‘割席断交’和‘锄园得金’。但马超对这两件事儿,却有不同看法:首先,锄园得金这事儿,在马超看来,管宁是实打实的傻子。因为他意识不到钱财的重要性,简直就是那种读死书的呆瓜。
他的这种行为,在汉末,的确很受世人的推崇,但在马家这个比较注重实干和业绩的集团当中,他的这种价值取舍,是跟整个集团的价值观有冲突的。而由此产生的矛盾,是马超不会费心力去调解的。因为,他也调解不了。
还有割席断交之事,这并没有给马超多少好感,反而让马超认为管宁的人际交际能力不行。因为他的出口无忌,很容易遭人不待见。换句比较时尚的话,就是马超认为管宁的智商高、但情商很低。
这种人,马超看不到他的治国安邦之策,也没听过他在行兵布阵、运筹帷幄上有建树,除了让他在礼部担任一下文书之外,几乎没其他大用。而至于邴原,在史书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